5月12日消息,據外媒報道,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(NHTSA)表示,特斯拉正在美國召回約13萬輛汽車,原因是過熱問題可能導致車輛的中央觸屏顯示故障。
另外,今天最新消息,天眼查顯示,特斯拉汽車(北京)有限公司與項立剛等網絡侵權責任糾紛一案新增開庭公告,原告為特斯拉汽車(北京)有限公司,案件將于5月24日在北京互聯網法院開庭。
?
“換芯”惹的禍?
顯然,這是今年以來,繼在2月份宣布召回57.9 萬輛,4月份召回60.2萬輛之后,特斯拉在美國將再一次召回超過10萬輛電動汽車,以修復可能存在的問題。
據悉,此次召回共計129960輛,包括2021年款和2022年款Model S和Model X,以及2022年款Model 3和Model Y。而特斯拉將通過無線軟件更新來解決該問題。
實際上,編者了解到,問題根本緣由或正是出在芯片。在快速充電或準備快速充電期間,信息娛樂中央處理單元“CPU”可能無法充分冷卻,以防止高于預期溫度,這可能會導致CPU處理速度變慢或重新啟動。進而會導致中央屏幕顯示滯后或顯示為空白,顯示后視攝像頭或訪問某些控件的延遲或滯后“可能會增加碰撞的風險”。
?
不難發現,特斯拉(Tesla)在Model 3和Model Y中,逐步以MCU3(配備AMD Ryzen芯片的信息娛樂系統),全面取代過往使用的英特爾Atom A3950處理器(四核/1.6GHz),與2021款的Model S和Model X相同。
編者據此前評測分析可知,相比于之前的英特爾處理器,AMD Ryzen 的 CPU 性能會高出 4 倍、GPU 的性能高出約 8 倍;而和高通最新款車機處理器 8155 相比,其 CPU 性能大約是其 2 倍,GPU 性能大約是 1.5 倍,能為車主帶來更流暢的車機使用體驗。
此外,今年年初有部分車主發現,搭載 AMD 銳龍 CPU 的特斯拉電動汽車,同搭載英特爾芯片的特斯拉電動汽車相比,續航里程有略微下滑。
?
因此,外界一度認為,在某些采用AMD解決方案的車型中,由于Ryzen芯片過熱,會導致中央的觸控顯示屏故障。盡管特斯拉目前并未表明導致召回的潛在問題,是否與新的處理器有關。
如果相關猜測成立的話,這可能是特斯拉的這些車型里,信息娛樂系統和電池共享了冷卻單元,配備AMD Ryzen芯片的信息娛樂系統比以往使用的Atom處理器有著更高的TDP,更高的功耗導致散熱的需求也變高了。
?
不管如何,慶幸的是,預計實際只有1%的用戶有影響。自今年1月份以來,特斯拉已經收到59份可能與該故障有關的保修索賠和59份現場報告,但尚沒有與該問題相關的碰撞或受傷報告。
編者認為,近期的特斯拉可謂“人紅是非多”,如果說國外的負面更多是關于故障和召回,國內則更多的是關于維權與產能事件。一波未停,一波又起,特斯拉此前國內的維權事件又有后續了。
?
維權事件后續,緊守中國“金礦場”
面對前文事由,項立剛昨日在個人微博賬號回應稱,“特斯拉起訴我的事由,是2020年4月19日(該處時間表述錯誤,應為2021年),上海車展有車主維權……兩年后特斯拉對我起訴,是利用自己的經濟實力,利用司法資源,對于批評進行打擊報復,再次顯示了這個公司的傲慢?!?/p>
來源:微博截圖
項立剛表示,“我僅是對新聞事件進行多角度的評價,沒有任何編造、誹謗的內容。會在不影響工作和心情的情況下,積極應訴?!?/p>
編者也認為,項立剛為飛象網創始人、《通信世界》創始人,曾在個人微博賬號數次就特斯拉發表評論,鑒于其對科技行業也常發表似乎相對“激進”的言論,在業內已有不小的名氣,其實也見怪不怪了。
梳理發現,針對特斯拉維權事件,項立剛于4月20日至4月22日連續3天發表個人評論?!疤樟毡仨氁_掉的?!痹陧椓偪磥?,上海車展維權事件的結果是特斯拉大輸,而該高管沒有協調好媒體和社會的關系。至此,項立剛的一系列發言最終也被特斯拉告上法庭。
來源:微博截圖
不過,從側面了解到,有律師認為特斯拉勝訴的幾率不大,本身就是媒體人對事件發表的個人看法;特斯拉可能只是擺個姿態。畢竟,媒體人對于事件的不同評論和看法更多是職務行為,不構成網絡侵權責任,但其評論看法要以事實基礎為依據,不能隨意捏造歪曲。
總而言之,諸如召回、維權事件,或多或少都會對品牌形象造成一定影響,尤其是在面對中國市場及中國制造,對特斯拉而言則越來越重要。
資料顯示,2021年全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實現了48.41萬輛的年度交付量,占特斯拉總交付量的51.7%。同時,上海超級工廠還貢獻了超過16萬輛的海市場外交付數據,覆蓋了歐洲、亞洲等10多個國家。
昨(11)日,裝載著4767輛特斯拉電動車的“格羅壯麗”號滾轉輪船從上海南港碼頭出發。這也是特斯拉上海工廠自4月19日恢復生產以來首批次整船出口的電動車。
圖源:特斯拉
從最新情況來看,日后中國市場將占特斯拉銷量的3成左右,良好的效益是讓特斯拉打算繼續擴建其上海工廠的動力。
不管如何,編者也認為,實際上,根據特斯拉日前公布的第1季度業績,利潤和銷售都超過了預期。顯然,良好的品牌口碑及較高的售價也抵消了上述一系列諸如召回事件、“維權丑聞”、供應鏈中斷、成本增加和中國上海工廠短暫關閉等負面影響,特斯拉依然賺得盆滿缽滿。